金秋九月,学期伊始,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室铁道车辆技术专业的学生王琛皓正在小心翼翼地对创新产品“智能铁鞋集成控制系统”喷涂防水涂层。创新产品“轮对不圆度检测仪”负责人帖俊杰也带领团队就设备优化方案进行着激烈探讨。自“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于8月下旬公布国赛名单后,两支入选团队立即进入了紧张的备赛状态。学校也为团队邀请了大国工匠、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指导。
高职学生也能搞科研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隶属于国家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环境支持和指导服务。
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学生王琛皓出生于铁路世家,从小对科技创新感兴趣,在学长介绍下进入创新工作室。该生在西安东车辆段实习期间发现防溜铁鞋存在运用隐患,通过咨询在铁路局工作的父亲和其在段内的同事,萌生了组建创新研发团队、优化铁鞋设计的想法。项目初期,团队成员均未接触过相关专业课程,创新工作室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为项目团队提供理论指导。从铁鞋电路仿真到制作集成电路板,从控制程序编写到设备实地调试,每一步都由团队学生自行完成。在此期间,创新工作室引导铁鞋团队开展校企双向交流会5次,先后邀请行业专家西安地铁总经理曹双胜、总工程师兰明等行业顶级专家助力产品的持续升级优化。
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
介绍产品
经过样品试制、功能完善、现场测试后,最终确定了智能铁鞋产品。随后团队前往西安东车辆段、西安客车车辆段等5家铁路单位进行小试及中试。试用期间,产品获得了西安客车车辆段首席技师周拉练的高度认可。7月,团队成立了陕西智稳轨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与西安中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轨道装备供应商签订代销合同,金额约280万元。中国—中亚峰会召开期间,42国媒体到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访问,各国媒体对智能铁鞋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团队也借此机会与哈萨克斯坦萨特巴耶夫大学签署了合作研发协议。
“从来没想过,专科学生也能自己搞科研甚至创业,虽然我们经常熬夜甚至直接睡在工作室,但这段时间是我度过的最充实的时光。”王琛皓感慨地说。
专业知识也能变有趣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学生帖俊杰在大二第一学期经过选拔进入创新工作室,通过创新工作室的推荐,该生获得了去西安东车辆段从事轮对检测工作的机会,在现场该生发现车辆轮对不圆度主要采用轮径尺、不落轮镟床进行检测、维修,存在灵活性差、检测效率低等问题,于是开始思考如何使轮对不圆度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
项目初期,帖俊杰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用他自己的话讲“因为做产品,看的专业知识比课上老师讲的都深入,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制作过程中,轮对不圆度团队通常一边看视频,一边学操作。历时1年,完成产品研发,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通过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查新认证,检测精度远超铁路检测标准,单组轮对检测效率可提高88.3%。产品目前已经在北京英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长沙德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设备的质量检测,并申请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团队目前已通过代销售的方式与乌鲁木齐若羌基础设施段、乌鲁木齐供电段等单位签订销售合同418万元。
如今帖俊杰经常说:“跟着项目学习专业知识,让学习变得很容易、很有趣,我喜欢这种方式。眼下我们的目标是凭借个人的力量,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
产品展示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累计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人才。基于创新平台,学生成立公司18家,近5年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0项,获批国家专利15项,软著6项。创新产品“智能铁鞋集成控制系统”“轮对不圆度检测仪”“司控器线路检测仪”得到了行业企业高度评价。基于创新平台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铁路技术能手9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4人,局级技术能手15人。
今后学校将秉承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坚持师生同题共研,持续依托国家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优势,坚持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赛创融合,培养拔尖创新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铁路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