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人,加之近两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将达近千万人。在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高等学校、企业机构力促就业,让学子们在这个冬天---
直面金融危机感受就业“暖冬”
招聘会上的喜悦
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谈促进就业
■本报记者 姜乃强
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倍受关注。河南省在经济与其他省份相比并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就河南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经验,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记者:河南连续6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这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您认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蒋笃运:2008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为32.5万人,截至9月1日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79.05%。其中,到非国有企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人数为19.3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3.26%;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人数达到9.4万人。
2009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6.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预计需要就业人数将超过40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就我省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将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我省每年能提供的有效岗位与各类劳动力就业需求相比,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心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牵头部门,省教育厅每年都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强力推进。各省辖市、各高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
河南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组织部门深入实施“选调生”、“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宣传部门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人事部门在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完善人事代理等方面努力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努力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共青团系统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贫困县计划;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记者:应对就业形势严峻与毕业生人数增加的挑战,河南在服务高校毕业生及拓宽就业途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蒋笃运:近年来,河南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每年都要举办多场综合类、水利水电类、医学卫生类、师范类、经济管理类、城建类、民办高校类和女性专场、残疾毕业生专场等分专业、分类别的“双选会”,同时举办豫东、豫南、豫西、豫北等分区域的“双选会”。这些“双选会”在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高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了800多个省内外就业基地。
我们通过专家讲座、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创业指导等教育,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我们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优秀毕业生到校为大学生作专题报告;编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手册免费提供给毕业生;组织编写了就业指导教材,对不同层次毕业生进行分类就业指导。我们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积极宣传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怀,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行业工作的典型和事迹,营造了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持续增长,灵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就业指导人员轮训制度,提出了至2009年将全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培训一遍的目标。我们将“就业指导”列入高校教师职称系列,稳定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我们在河南大学成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心,选派了一大批就业指导教师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挂职学习,组织了就业工作研究优秀论文和就业指导精品课评选,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记者:河南高校毕业生近年来基层就业的比例很高,在引导与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方面河南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蒋笃运:近年来,河南把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我们还单列了200万元专项经费,在河南农业大学成立了“河南省农村科技管理学院”,作为全省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同时开通了“中原大学生村官”网,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服务指导。
目前,河南已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5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一。鹤壁及平顶山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鹤壁市淇县大学生村干部介同彬用所学知识带富了群众。南阳市政府与河南农业大学联手实施“科教富民行动计划”,每年吸引40多名博士、硕士、学士到该市贫困县、乡进行技术帮扶。
河南中医学院志愿服务西部志愿者王一硕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获得大学生服务西部金质奖章。正是在这样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的引导下,更多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选择了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目前,河南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人数已占到就业总人数的70%以上。
以创业带动就业,河南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高校毕业生申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照,并给予法律咨询、经营指导、小额贷款、减免税费等支持。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创业典型脱颖而出,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记者: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在结合本省经济发展实际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蒋笃运:我们及时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整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规模,特别增添了一些面向基层、适应一线工作的专业。各高校也主动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市场急需人才。今年我省在制订招生计划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些专业增设了农村基层管理专业方向。河南农业大学为培养大学生“村官”而新设的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数与报名上线人数比例达到1∶9,成为该校最“热门”的专业。
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我们实施了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确定了24个培训基地,使80%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获得了“双证书”和“多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各高职院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生就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取得了突出成绩。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双汇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教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毕业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面对今年的金融危机,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国家和政府部门采取的诸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利好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实现就业愿望。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第7版